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香港人又一創業傳奇 楊軒誠

中國人最愛把生意一代傳一代,子承父業是最好不過的事,然而年輕新一代為彰顯自己的實力,脫離父蔭另謀商機者大不乏人,而施理康辛 (SiliconeZone)總裁楊軒誠亦不甘於只繼承家族矽膠工廠的生意,他發揮無限創意,於2002年以矽膠生產色彩繽紛、耐用環保的家庭用品,成功 打入歐美市場,甚至影響消費者的煮食文化,成為香港人在歐美的創業傳奇。

施理康辛(SiliconeZone)總裁

楊軒誠一直都對設計有濃厚興趣,然而為了將來事業發展着想,於美國讀大學時,還是揀了市場學為主修課目。畢業後,楊軒誠曾於美國金融界工作,亦幫助過家族 的矽膠配件廠,當時矽膠主要用於製造醫療或工業用品,楊軒誠已構思要擴闊矽膠的用途,加上當時內地其他同類型工廠開始減價促銷,市場競爭漸大,更加強楊軒 誠求變的決心。

創矽膠家品品牌

2002年,楊軒誠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他看準矽膠物料耐用及耐得住極端高溫的優點,於是自立門戶開創品牌SiliconeZone,由家族工廠製 造出一件又一件由他構思的鮮艷奪目的矽膠家庭用品。楊軒誠首先強攻歐美市場,他的品牌在美國、意大利及法國等地大受歡迎,不僅是由於用料優越,亦由於其流 線型設計及鮮艷色彩,令人一見就愛不釋手,因此很快就攻佔當地市場,楊軒誠的業務亦擴展迅速。近年中國內地經濟興旺,國民對生活質素要求提高,楊軒誠也乘 勢把陣地移到上海及北京,稍後更會把產品帶到杭州、蘇州及天津等,以瓜分中國內地每年18億消費額的家品市場。

股壇多變太虛幻

別看楊軒誠外貌年輕,其實他的思想比同齡者成熟,很早就察覺出實際掌握在手中的生意才最有保障︰「開展生意前,我在美國金融界待了幾年,這幾年對我的想法 影響深遠。我眼見金融市場轉變得極快,客戶可能今天賺錢,但明天亦會蝕錢。股票炒賣實在太虛幻,所以我跟自己說,一定要找機會發展實業,這才是最實在 的。」另外,楊軒誠離開美國不久,就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他的舊公司剛好就在飛機插進去的大廈位置上,楊軒誠因此更覺得世事無常,所以加強了他盡快建 立實業的決心。

致勝靠提升價值

市場上的家庭用品琳瑯滿目,楊軒誠的產品究竟憑什麼出奇制勝?「做生意的致勝之道,是要比別人走得快,而走得快的秘訣,是能夠為公司帶來更高價值的產品或 服務。其實在最近二、三十年內,家庭用品的變化不大,變的只是質料、顏色或款式,功能大同小異,可是我們只要再加一點新價值在產品上,就算售價較貴,消費 者也認為值得,特別是現在的人要求比以前提高了。」所以楊軒誠的產品並非只有精美外表,例如一個叫EasyLid的產品,便有真空保鮮、煮食用煲蓋及隔熱 煲墊三個功用,消費者會覺得物有所值。

樂於與 同事討論

楊軒誠從家族生意走出來,他卻不接受傳統的家族式管理︰「家庭式管理就只得老闆話事,可是我喜歡與所有員工有商有量,新意念才可不絕湧現。」楊軒誠位於尖 沙咀的辦公室有一個開放式廚房,原來他與一眾員工會在公司試用新產品,互相交流使用後意見,此時楊軒誠身旁的女同事補充︰「試用產品及試食後我們都會討論 一番。」楊軒誠聽後微微一笑,笑道他也會參與其中。

記者在楊軒誠的會客室中,看見眾多五彩繽紛而外形新穎的家具,不禁問他的創意從何而來︰「我不會讓自己被框住,所以經常要吸收更多新資訊以獲得靈感。我會 參觀任何展覽,不僅是家品設計的,甚至是時裝、珠寶展覽我也不放過,我必須知道這個世界的潮流,才可讓企業跟得上世界步伐。」

建立誠實形象

年輕、大膽而富創意的楊軒誠,骨子裏卻是最傳統的生意人,他的人生哲學與其金牛座的穩重、誠懇特性相當吻合︰「做人一定要誠實。做生意一定有順有逆,順境 固然是好,但到了逆境,有些人會因為恐懼而對合夥人、員工、客戶甚至家人不誠實,如此一來信譽就會毀於一旦。要記住,誠實的形象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必須靠 自己建立,惟有誠實才能讓別人放心與你合作。」

現時楊軒誠的企業於香港、紐約、佛羅倫斯、斯德哥爾摩及上海均有分公司,業務已上軌道,他亦準備更多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現今他正研究開發可循環再用的矽 膠︰「現在很多企業也講企業社會責任,但我絕不是跟風一輩。我會認清企業的理想究竟是一家只賺大錢的公司抑或是受大眾尊敬的企業?其實我最想用自己的能力 幫助世界改善環境。」楊軒誠絕不是講講而已,他亦提到日後若再進修,可能會修讀與全球暖化或環保有關的課程,希望以企業的力量為環保出一分力。

楊軒誠︰「做人最重要是誠實與務實。」

愛家好男人

業務幾乎遍及全球的楊軒誠,留港時間不多,因此他非常重視與家人的溝通︰「雖然工作很忙,但自己也可以分配,有說太多工作就忽略家庭的都是藉口,縱使我出 差的地方與香港有時差,沒辦法致電回來,可是我可以傳短訊或電郵,最重要是讓家人知道我在做什麼事,別叫他們擔心。」楊軒誠回到香港,亦不會只象徵式陪伴 家人逛街購物那麼簡單,他要求的是真正的溝通︰「城市人總是缺乏與家人溝通,因為一天之中有三分二時間在公司,三分一時間在家,可是回家後都累死了,不想 多講半句,由此導致與家人關係冷

漠。所以,與家人相處應該重質不重量。」對於楊軒誠而言,事業上的成功固然令他鼓舞,可是他亦認為能夠把幸福帶給家人,亦是人生上一大成就。

尚吉永:站在黃河口放眼全世界

“站在黃河口,放眼全世界。”這句如今聽來多少帶點詼諧味道的話,從剛剛被共青團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第四屆“中國青年創業獎” 的年輕企業家尚吉永口中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信心百倍。  總資產60多億元,占地面積300多萬平方米,擁有機電、化工、輪胎、地產建安四大產業,五 大專業化公司,員工5000多名,產品遠銷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大型企業集團……這樣一組數據,屬於一個僅走過20年曆程的民營企業。  大巴 車上的40分鐘崗前培訓被媒體戲稱為“每天必看‘賀歲片’”,尚吉永說“賀歲”不一定在年底,把舊的東西丟掉,將新的東西樹起來,同樣是一種“賀歲行 為”。

    親情文化很“窄眾”獵豹的奔跑速度在加快,原因就是其主要食物來源羚羊的奔跑速度也在加快。為了生存,獵豹除了提速,別無選擇。作為企業,奔跑和提速的動力則是不斷的深化變革。  

“我們還不能談成功,萬達永遠創業,永不守業。”當談及今天中國萬達集團及作為個人的他所取得的成就時,尚吉永選擇了這樣的“自我否定”。時光回溯到2005年。時年37歲任總經理的尚吉永,走馬上任中國萬達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黨委書記。此時的中國萬達集團已不再是1988年創業之 初的一家小型安裝公司,面對企業規模迅速擴張、經營跨度不斷擴大的局面,尚吉永在思索着更為深刻的問題:為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壯大,打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明 天,企業下一步朝哪個方向發展,如何去發展……中國萬達更為宏偉的發展藍圖在他的心中漸漸清晰明朗起來。  “企業要具備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就必須從深化 改革與創新入手,實施資產整合和產業重組,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實現多元產業的協同發展。”尚吉永深諳企業發展之道。上任不到兩個月,尚吉永創造性地提出 了“管人、管財、管戰略”的集分權相結合的“三管”新型母子公司管控模式,他要做的就是夯實“百年萬達”的根基。一場變革,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轟轟烈烈地展 開了:  一個月時間,27個分公司整合為5個專業化公司;  一個月時間,30多名中層副職以上領導幹部被分流;  一個月時間,200多名後勤人員被 調整充實到生產建設一線;  ……  時至今日,提起2005年那場改革,尚吉永和每一個經歷那場改革的萬達人都是記憶猶新。  改革意味着對傳統管理模 式和思維的顛覆。面對要調整後的員工,淘汰那些昔日與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夥伴,有的甚至要提前退休,感情的不忍和理性的必然讓尚吉永陷入兩難的境地。那些日 子,尚吉永頻頻與一些有一定抵觸情緒的幹部職工進行溝通,他明白,溝通比權力更重要。尚吉永回憶說,跟多少人談過話,他已經記不清了,能記清的是,當他們 談到萬達歷經艱難險阻、千辛萬苦的創業歷程,談到拋家赴業、忘我拼搏的一幕幕時,彼此常 常熱淚盈眶。  正是這場重新洗牌的管理變革,使中國萬達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通過這一次的產業重組,萬達集團形成了以輪胎產業為龍頭,以機電、化工產業 為軸心,以地產、建安產業為兩翼,縱嚮延伸、橫向聯合、協同發展的規模化發展格局。  


“民企發展之初親情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但到了一定時期親情 文化就很窄眾了,這個問題不解決,企業就得走下坡路,企業想原地踏步走都不行。”尚吉永如是說。  民企里的“賀歲片”  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它持續 的創新能力,而持續的創新能力來自於團隊的學習能力;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他能夠持續駕馭崗位的能力,想持續地駕馭崗位就必須持續學習。  尚吉永首創 的40分鐘崗前培訓很奇特,被媒體戲稱為“每天必看‘賀歲片’”。“賀歲不一定在年底,把舊的東西丟掉,將新的東西樹起來,同樣是一種‘賀歲行為’。”從 集團總部和子公司駐地到公司地處東營經濟開發區的公寓要30多公里,員工每天坐大巴上下班需40分鐘。為此,他請專家設計全套的EMBA課程光盤,“上車 就播放企業管理知識、信息化技術、各種營銷技巧等講座,幾年下來就相當於讀了一個EM鄄BA。”尚吉永欣喜地說。  

學習改變了思維。“掌握了自主知識產 權的瓶頸就握住了市場競爭的咽喉。”尚吉永一語中的。而今的中國萬達擁有了自己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機電、化工、微電子材料、橡膠4個研究所。2006年 5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同時以年銷售收入的近3%提取技術研發創新基金為支撐,建立起了具有萬達特色的產學研結合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模式。尚吉永明白,“民營企業更必須加大科研投入,不加大創新力度只能是死路一條。”  

“產品有第一、有領先、有市場份額,即使不掙大錢也會有影響力, 有了影響力,企業發展就有了持續發展的根基。”正是在尚吉永力主創新的推動下,企業充分品嚐到了創新所帶來的好處,近年來萬達集團每年銷售收入的近60% 來源於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截至目前,中國萬達集團已累計申報國家各類專利幾百項,研發生產的潛油泵引接電纜、防盜電纜、自粘性玻璃絲包線、特種電纜等 幾十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成為國內參與起草和制定探測電纜、潛油泵引接電纜、電磁線3種產品工藝技術標準、檢測標準的企業之一。

而今,中國萬達集團的 探測電纜、MBS塑料抗沖劑、二胺產銷量居國內首位,聚丙烯酰胺產銷量居國內第二位,潛油泵電纜、電磁線、BPS產品產銷量居國內前3位,聚丙烯酰胺被評 為2007年“中國名牌”產品,電動潛油泵引接電纜、MBS、聚酰亞胺薄膜、萬達寶通載重汽車輪胎、聚丙烯酰胺等5種產品先後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成 為東營市擁有“中國名牌”和“山東名牌”總量最多的企業,“萬全”商標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也正是在這樣的創新機制下,尚吉永為“百年萬達”的夢想 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你與世界有多遠  沒有國際化的戰略,就沒有國際化的發展。中國企業的發展不能局限於產品的出口多少,而是應該努力實現跨國的經 營。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遠銷亞、歐、美、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尚吉永說這話時,萬達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的潛油泵電纜廠已經投產。  發揮技術優勢,在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實施跨國“銷地產”戰略,成為繼續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後實施國際化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尚吉永在敏銳地捕捉商機,他 看准了印度尼西亞,那裡資源條件好、勞動力成本低,印度尼西亞石油開採業對特種電纜,特別是潛油泵電纜的市場需求巨大,為國內市場需求量的10倍,並且印 尼國內沒有企業生產,鑒於產品運輸需要海運,從訂貨到交貨一般都需要兩個月以上,這讓尚吉永欣喜不已。  

尚吉永是有底氣的,在國內,萬達集團是權威的潛 油泵電纜生產廠商,並且是產品標準的制定者之一。目標定下來,尚吉永帶領人員多次到印尼進行深入考察,並經過多次友好協商,與印尼電纜行業排名第二的新納 摩拉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印度尼西亞丹格朗地區創辦的年加工能力320余萬英尺電纜的萬達珍寶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填補了印尼國內該產品的空白,引起了印 尼政府和石油、工業部門的高度關注,並以高性價比的產品、完善的售後服務和及時快捷的交貨周期贏得了印尼客戶的廣泛青睞。  

2007年8月29日,萬達 珍寶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盛大的開業典禮,印尼工業局局長來了、印尼石油天然氣局局長來了、中國駐印尼大使館代表來了,在一片祥和中尚吉永又一次體味了成 功。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雲濤萬里紅。而今,尚吉永正以睿智、敏銳的戰略眼光與思維,描繪着萬達集團二次創業的宏偉藍圖,帶領幹事創業的萬達人緊緊圍繞“抓龍頭產業、創知名品牌、做百億強企、鑄百年萬達”這一中長期戰略目標,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全面開創萬達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萬 達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  黨委書記尚吉永  尚吉永,男,漢族,1968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教授級高級政工師。先 後榮獲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民營企業50傑、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功勛人物、中國興鄉富民傑出人物;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青年“五四”獎章、山東十大傑出青年 等榮譽稱號,並榮獲首屆中國青年企業家管理創新獎。

黃森坤:一位“80後”閩商和他的創業故事

2007年對黃森坤來說,絕對是難以忘懷的年份———這年底,他所領導的福建東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國家發改委下屬的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評為“最具投 資價值企業”;同時他本人也被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共同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為2007年“中國十大成長之星”。

“當我站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舉辦的頒獎晚會的領獎台上,我的內心充滿了興奮與自豪,但我更有一份責任和信心,就是一定要把我的企業做得更好更強!”黃森坤告訴我,當時頒獎晚會的主持人歐陽夏丹問他有何獲獎感言,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創業團 隊雖然年輕,但我們的團隊是充滿着活力、富有創新並深感責任與使命,我們一定能為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和黃森坤認識有三年了,平時 相聚時總能感受到他這位閩南人特有的豪氣與激情———喝酒總是一口幹;唱歌卻更喜歡民族與美聲,他說這樣更能抒發情感。

我有時戲說他缺少商人的詭譎,而他總是認真地說,我不是商人,我是“80後”的企業家!

是呀!一位“80後”企業家,會有怎樣的創業故事呢……

創業的種子在校園埋下

1999年9月,黃森坤從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第一中學考入福建省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開始了四年的大學生活。

也 許是家境的貧寒,大一的黃森坤除了認真完成每門功課外,他此時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課餘時間去打工掙錢,以減輕家庭負擔。開始,他和很多大一的學生一樣, 嘗試去做家教,可是,他馬上發現,這條路不是他的所長———他對小孩沒有太多的耐心,況且家教也無法充分發揮他善於溝通、善於銷售策劃的優勢。於是,他開 始把目光轉向其它領域。

21世紀的來臨,讓全世界都感到欣喜,中國更是面貌一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大城市的中國人開始講究生活的品質,旅遊成了老百姓假日生活的最好選擇。大學校園也不例外,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們,也都利用周末、節假日去旅遊。

黃森坤憑借他敏銳的市場嗅覺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商機。

福 建農林大學,地處福州西郊、緊依閩江,周邊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森坤利用了幾個周末時間,或騎車、或坐車深入考察學校周邊的景區,最終發現離學校二十多 公里的閩候縣白沙鎮境內的大穆溪漂流項目非常適合開展學生旅遊。於是,黃森坤便主動上門嚮大穆溪漂流公司介紹了聯合開發榕城學生漂流市場的發展規劃,果然 在黃森坤的系統、成熟和富有創新的規劃面前,景區的負責人當場便同意把整個榕城的學生市場全權委托黃森坤開發經營。於是,在福州的各大校園內便開始出現了 “情侶漂”、“冒險漂”、“全家漂”等形式各樣適合不同群體的漂流套餐,整個漂流市場不斷紅火,迅速從校園走向社會,這讓黃森坤成為了一位知名的校園市場 開發總代理,之後“移動動感地帶卡的校園代理”、“手機專賣合作”、“MP3專賣合作”、“電腦專賣合作”等各種各樣的校園市場合作項目接踵而來,黃森坤 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校園市場的知名開發和經銷人,欣喜於成功的同時也讓黃森坤賺到了第一個一萬、兩萬……從此黃森坤便不再為上學貴而發愁了,也不再因看到 父母為了自己的學習而日漸柔弱的背影而暗自傷心!

思考一:都說“80後”的一代太依賴父母,黃森坤的行為不是也說明這代人中也有覺醒的一族。而且一旦他們認識到自立的重要,他們會做得更好———因為社會給他們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再加上他們的觀念、知識和勇氣。

我曾問過黃森坤,當他可以依靠自己的勞動支付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時是何心情?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就是從這時起,他變得相當自信了,也萌發了大學畢業後要自己創業的念頭。

可 能是因為黃森坤在大二的時候就能把校園市場的開發、經營做得如此出眾,而且也不耽誤學業,因此,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和信任。在他讀大三時,黃森坤高票當 選為校學生會主席、並被推舉為福建省學生聯合會副主席,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領袖,知名度越來越高。這為他進一步開發和經營好校園市場、為學校開展各種活 動爭取贊助打下了更好的基礎。

黃森坤很得意地嚮我“炫耀”過他最成功的一個市場開拓的“案例”:如何通過策劃一場海峽兩岸足球棋聯賽來把一種新式的棋類運動引入校園。

這種棋叫足球棋,娛樂性和益智性都比較強,又能與最流行的運動———足球聯繫上,在學校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但新事物的推廣總是很難,如何才能更快地把它引進校園呢?

在充分分析棋的特點和校園學生群體的特點之後,黃森坤便找出了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搞比賽,以比賽來擴大影響力、吸引學生對新事物普遍好奇的眼球!

一 場規模甚大的比賽便緊鑼密鼓地在黃森坤的策劃下慢慢成型,黃森坤充分利用了福建省學生聯合會的平台影響力,嚮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會主席發出了活動邀請,利 用自己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黃森坤很快便獲得了大部分院校學生會的支持。在此基礎上,黃森坤又決定在福建各地市選擇幾所有代表性的院校成立棋俱樂部或棋 社這樣的組織,作為前期培養參賽選手和推廣棋活動的首期平台。這樣,活動的規模、活動的參賽選手都已具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在哪裡?黃森坤想到 了“海峽兩岸”。於是一場規模甚大的海峽兩岸足球棋比賽當年在福州隆重舉行!

借助本次賽事的影響力和相關媒體的大量報道,足球棋這一運動便很快走進了福建省的各個高校,黃森坤也因此獲得了足球棋發明人稱號。

大學四年,黃森坤是邊努力讀書(期間還年年獲得獎學金),邊實踐着如何經商。這樣的經歷讓他變得性格開朗,懂得與人打交道,在做事待人方面積累了很多對日後創業很有價值的經驗。

思考二: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也是一種天賦,但我相信,正是大學時期的經商實踐如同一粒優質的創業種子,已經深深地埋在了黃森坤的心中。當他離開校園,來到社會這片廣袤的沃土,這粒種子能不發芽、成長嗎!

三個年輕人的創業團隊

2003年7月黃森坤大學畢業,他放棄了當公務員和留校的機會,先來到一家業內很有名氣的企業工作。

黃森坤心裡很清楚,他不會在這家企業幹很久。他之所以選擇這家企業,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創業的緩衝期,以便於他找准創業的切入點。

但黃森坤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家企業他認識了楊威和楊柳———他日後的創業夥伴。

楊威和楊柳都是湖北人,也畢業於同一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楊威1980年出生,比黃森坤大一歲,楊柳是1979年出生。楊威是武漢理工大學的雙學士;而楊柳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黃森坤告訴我,他們三人的結合就是天意,就是機緣,更是黃天不負有心人。

一次偶然的交談,讓三位年輕人激情燃燒———他們從下午一直談到深夜,再到凌晨。共同的追求與信念,讓他們決定辭去現在的工作,去開創一片屬於他們的新天地。

2004年3月,福建東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這家業務主打無線增值,以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應用為發展方向,集技術開發、運營為一身的綜合性高科技企業,創業初期便面臨整個行業規範化經營的整頓階段。

“誰 都知道,一家企業如果在創辦初期剛好遇上行業的大發展,企業就能順勢發展。我們不是,公司成立後,就遇上電信增值行業大整頓,公司之間的競爭已經白熱化 了。”黃森坤說,當時真是困難,我們三個人都是大學剛畢業,又沒有什麼家庭背景,公司的資金只有四處借的50萬元,如果不能儘快的贏利,公司一年都撐不下 去。但我們有的是自信、拼搏、吃苦、團結的信念。公司憑借着團隊的力量,創新學習不斷壯大自己,並快速突破行業的發展困境。面對着不斷倒閉或轉型的同行業 企業,他們依然執着於自己的計劃、自己的夢想,決不放棄!

也許是老天爺被這三位年輕人的創業激情和執着所感動,黃森坤的公司半年就實現贏利,第一年營業額就突破百萬,三個年輕人終於賺到了對於他們具有生死意義的第一桶金。

我問黃森坤,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他說,是一個好的團隊。

他和他的二位副總楊威和楊柳,真是志同道合,相互信任。這種信任不是說在嘴上,而是發自內心,體現在行動上。而他們三人在性格、專長和知識結構上的互補性,又是這個團隊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黃森坤很愛說的一句話是:不是沒有好的項目,而是苦於沒有好的團隊。

我雖然還沒有完全讀懂他這句話的全部意義,但我讀懂了“80後”企業家的一次重要飛躍———真正知道了團隊力量在創業和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思考三:人們都說“80後”的這群人太以自我為核心,他們的價值體系是圍繞“我”建立起來的,但黃森坤卻總和我說他的團隊,說他們三個人。我不知道他們三人團結合作的如此密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為何沒有利益的衝突?但我知道這是黃森坤取得今天成就的法寶!

2007年3月,我曾參加過東訊公司三周年的聚會。

在這次聚會上,黃森坤面對公司全體員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夢想和自信點燃了東訊人創業的火把,執着和用心實現了東訊創業之 火的加速燎原,創造出東訊亮麗的今天!福建東訊科技已成為中國優秀的IT企業隊伍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並嚮着“成為多行業良性經營的集團化公司,成為優質的 上市公司”的10年發展目標大步邁進。東訊的發展不僅是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是大家共同的發展,更是與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所有東訊人都應為“開無線增值新 地帶,創無限快樂新生活”的企業發展使命同甘共苦、攜手前行。看未來:我們工作着,大眾快樂着,我們也幸福了!

黃森坤的激情演講感染了東訊的全體員工,也曾讓我深深感動———這是“80後”企業家特有的激情和張揚。

黃 森坤說,他現在還不敢奢談幸福,但確實感到很快樂———因為僅僅短短的4年時間,東訊公司就已經發展到擁有5家控股子公司,擁有1000萬元的註冊資本; 獲得了國家信息產業部頒發的全國性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並成功實現了移動或電信全網IVR、短信、彩鈴的接入運營,並與十幾個省、20個運營商開展了充分 合作;公司的產品線從剛開始的短信、IVR兩種簡單業務不斷發展到了現在的彩鈴、WAP、互動媒體遊戲、短信、IVR等多業務共同交叉發展的良好局面;公 司的經營模式從單純的業務內容供應、運營發展到了專業的內容供應、運營和業務平台、系統的建設並存的發展格局。2007年公司又成功進軍了移動電子商務這 一熱門而富有發展潛力的行業;目前公司的年營業額已超過千萬,並逐步成為電信增值領域、移動電子商務領域里較具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之一。

這就是一位“80後”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據 瞭解,福州目前有25365家企業的掌門人出生於1978年後,他們在中國改革開放時出生,伴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而成長。因此,他們從小就知道競爭、知道 效率,更懂得財富的力量。我們曾擔心他們缺少責任,不懂得社會公平,難以承擔歷史重任,甚至擔心他們是垮掉的一代……但今天,“80後”的一代在各行各業 的表現是否可以讓我們多一些信心呢!在剛剛召開的全國兩會上,“80後”的身影不是也在詮釋着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一代人都有這個時代的烙印,但他們總是會 成為社會發展最充滿希望的力量,尤其在經濟領域。雖然我不清楚“80後”的企業家們手中掌握着多少資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是知識經濟的主要力量。他 們創業的主要領域是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他們的創業基石來自於知識和膽識!他們是中國創造的生力軍,是創新經濟的希望所在!正因為如此,社會應該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寬容、機會和信任,相信他們能夠承擔得起偉大的使命和責任!

從貸款上學到成功創業月入七八萬窮學生搖身變成校園“巨富”

“嗨,你不是校門口那個飯店的老闆嗎?咋還來上課啊?”在去教室的路上,一個女生拍了拍孔德永的肩膀問道。“我還是學生,還沒畢業。”小孔憨憨地笑了笑。

在中原工學院,孔德永這個來自東北的小伙子可是全校的風雲人物,不僅僅因為他曾是班長、學生會幹事,更因為他是全校創業最成功、目前身價最高的在校學生。

從賣手套開始到賺生活費

孔德永所在的中原工學院新校區,位於鄭州縣級市新鄭的郊區,周邊設施還不健全,所以,一到換季,同學們平時都是趁周末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進市區瘋狂採購。

2004年11月,冬日的寒風一如往年地搞起了突然襲擊,許多同學因為還沒來得及準備入冬的衣物,都挨了凍。看着校園里抱臂、縮手、行色匆匆的同學,一直想創業掙錢的大一新生孔德永有了第一個點子———賣手套。小孔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宿舍好友的贊助和支持,他帶着東拼西湊借來的50元錢,趁周四下午沒課,去市區批發了30雙漂亮時尚的手套。周末兩天,在好友的幫助下,小孔賣掉了所有手套,還上借來的錢後,他賺了50元。

“我 們學的是市場營銷,在擺攤時還充分實踐了所學的理論知識。比如選址,我們把小攤擺在校門口到進市公交車站牌的必經之路上,人流量大,目標客戶集中;再比如 營銷方式,我們專挑並肩走的男女推銷,他們大多可能是情侶,只要是女生看上的,男生顧面子也會買下。”談起當年練攤的經驗,小孔興奮不已。

第一次“創業”成功後,孔德永信心倍增,放開手腳開始賺自己的生活費。冬天賣棉被,中秋賣月餅,黃金周搞旅遊,新生開學賣生活用品,給軍訓新生有償拍照……一年後,孔德永已經攢下了1.4萬元。

營銷知識搞活小飯館

2005 年夏天,身為班長和學生會成員的小孔跟老師到湖北搞調研。他發現,湖北一些高校附近的許多飯館都是在校學生自己開辦的,而且生意都很不錯。“咱們學校比較 偏,但附近4所高校有4萬多名學生,而且校門口的飯店沒有飽和,所以再開飯店還是有可能贏利的。”小孔暗自盤算。

那天晚上,孔德永急切地把 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帶隊的輔導員王老師。足足沉默了10分鐘後,王老師的態度從起初的反對變成了支持。但孔德永的父母卻遠不如王老師這般開明,他們甚至激動 地說出了斷絕關係的狠話。家里惟一支持小孔的就是做廚師的表哥,他專程從東北老家趕到鄭州幫小孔。在合夥人兼好友賈紅亮提供的8000元資助下,他們以一 年近3萬元的價格,租下了學校附近一個200平方米的地下室。辦好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消防許可證,招聘了雜工、服務員,2005年9月1日,孔德永和 賈紅亮的龍泉飯莊開業了。

第一天的營業情況,小孔至今仍記憶猶新,當天的營業額為428元。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可讓小孔沒想到的是,之後的兩三天,飯店一直鮮有人光顧。

根據營銷所學知識,小孔和好友們一起設計了調查問卷,在校園里散發。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小孔的飯店開在校門外飯店相對集中的街道,並且在地下室,沒有明顯的標識,參加調查的同學80%都不知道飯店的存在。

於是,小孔連夜趕製了一個霓虹燈和一個3.8米長的條幅,並在校內大學生交流平台上發宣傳帖,舉行開業酬賓返代金券活動、過生日送禮物等促銷活動。宣傳效果確實很明顯。半個月後,飯店每天的營業額達到了1000元左右。

創業經歷是一生的財富

創業很艱辛,難免會佔用學習上的時間。飯店開業一個月後,小孔就辭去了學生會的工作。再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小孔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對小飯店進行了管理改革,飯店漸漸步入正軌。現在,即使他們幾天不到飯店,經營也不會出現問題。

2006年3月份,孔德永租下了龍泉飯莊旁邊一個120平方米的房子,開起了東北家常菜館。當年夏季,小孔又在店外的空地上搞起了大排檔。生意最紅火時,一個月能掙七八萬元。積累以前的創業經驗,2007年9月,孔德永的川王府火鍋店在學校附近又正式開門營業了。

2007年11月,從沒出過遠門的孔德永父母,第一次坐飛機來鄭州看望兒子。僅僅過了3年,當初那個上學都要申請助學貸款的窮小子,搖身一變成了校園“巨富”,讓二老幾次激動得落淚。

現在,孔德永已經是全校最能掙錢的學生了。當初的合夥人賈紅亮,已經憑借着這段創業經歷脫穎而出,被湖北一著名企業錄取為安檢師,享受每年6萬~15萬元的年薪。雖然上門要小孔的企業也有不少,可他都拒絕了。他打算儘快還完助學貸款後,將店交給家里人打理,自己去大型的餐飲服務業鍛煉學習後,再繼續創業

搜狐

編後

如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已經成為當下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方的強烈關注。

就業不成,惟一的出路只有創業。然而,創業又豈是簡單的兩個字,許多富有社會經驗的成年人都在創業這條路上栽了不少跟頭,更何況眼下這些初出茅廬、缺乏社會經驗、嬌生慣養的80後大學生們呢?

據報道,武昌大學城一家服裝店,一年內換了5個老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接手高校周邊的店鋪,學習做生意。高校商圈商鋪成了眾多大學生創業者的“演習場”。

由此可見,面對找工作頻頻受挫的嚴峻現實,不少大學生已經把眼光轉向了創業。但另一個現實是,大學生創業能力不強是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之路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一些大學生對於創業想得過於理想化,期望值過高,這些都成為創業路上的必然障礙。

眼下已是陽春三月,很快又將迎來今年的畢業大軍。據瞭解,今年江蘇將有42萬普通高校畢業生,創曆年之最,而需求人數只有28萬多,剩下的11萬多人又該何去何從?

為此,本報特推出一組大學生創業的報道,希望他們的成功經驗,能給那些渴望和準備創業的大學生們一點借鑒。

英辦企業學院 教青年創業

英國政府將夥拍電訊業大亨瓊斯(Peter Jones)成立多間國家企業學院(National Enterprise Academy),培育年輕人企業技巧,冀望畢業後有一技傍身,甚至創業做老闆。

撥款28億 夥拍電訊大亨

  白高敦履任首相時曾承諾,將大刀闊斧撥款教育事業,早前已宣布撥款1.8億英鎊(約28.1億港元)作為未來三年協助中學和支援網絡的經費。

  他和電訊業大亨瓊斯昨日在倫敦出席參觀活動時,宣布成立國家企業學院。白高敦說:「這學院在未來幾年將會改變英國,我們為16至19歲青年提供獲得優質專業資格的機會,同時我們會向青年人宣揚創業信息,使他們明白年輕人也可以創業。」

明年9月開 限齡16至19歲

  根據計劃,第一間企業學院將於明年9月開幕,選址為英國東南部,收取約200名16至19歲的學生,課程為期9個月,學院將由企業家管理和擔任教務工作。瓊斯已承諾捐出數百萬英鎊資助計劃。

  政府表示,希望企業學院能鼓勵更多年輕女性創業。現時英國年輕女性企業家比率偏低,政府已計劃撥款設立女性創業基金,和增加廣告宣傳鼓勵年輕女性創業。

  同時,政府會撥款3,000萬英鎊(約4.68億港元)加強在中小學推行企業教育活動,培訓青少年的創意思維、逆境處理和決斷思維。

  今次與英國政府合作的商人瓊斯現年42歲,以開辦網球訓練學校起家,後來開辦通訊服務公司發達。他輾轉成為英國BBC電視節目《Dragons' Den》主持,該節目參賽者會向主持推銷創業計劃和生意點子,每季冠軍可得資助開創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