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網戰14年——Allen Wong

網戰14年——Allen Wong



   「無嘢係做唔到。」如果早 10 年聽到 Allen Wong(黃智麟) 這樣說,這句話就會被解讀為:死仔,不知世界艱難。但當他開過網絡公司,賺了第一桶金,去過奧美互動協助開發在綫廣告部,再與人自組現時公司 Kitchen,mark 到 PCCW、花旗銀行等大客仔時,這句話,應該有點道理。

  最近 Allen 替中銀人壽 10 周年策劃了一個推廣活動,在網上網下招募人頭相,張貼到翡翠明珠廣場的 billboard 上去,組成一棵廣告樹,矚目銅鑼灣。「我們做的是 through the line marketing,而非『煎釀三寶』,即印刷、電視廣告及推廣活動外,我們會考慮哪種渠道最能達到客戶需要。」7 年前,他離開 4As 廣告公司奧美,自立門戶,靠多「諗頭」闖出今日的成績。現時他的客戶,還有 PCCW 與 Citibank。

  「我們極有彈性,所以 PCCW 的 Mobile、Netvigator、Netvigator everywhere 與 wifi 4 隻腳都做齊,Citibank 亦合作了 6 年之久。還即將替世界自然基金會做兩個項目。」

小公司大客戶

  16 人的細公司,客戶名單不比 4As 輸蝕,手瓜起的 Allen 說:「一來我們有多年網上策略宣傳的經驗,二來每個 campaign 我們都求突破。」

   喜歡試新是 Allen 的性格與事業寫照。94 年,他在瑞士修畢酒店管理回港,本已獲半島酒店聘任為見習生,但無奈實際工作環境與性格不合,幹不了多久便辭職創辦互聯網廣告公司。「當時跟朋友說起,互 聯網將是未來世界潮流。我仍記得那時大家拿着一本介紹何謂 http、何謂 www 的雜誌,邊看邊傾。我自己好鍾意試新嘢,既然世界在變,自己當然要行先。」

  94 至 95 年, 莫說互聯網未盛行,就連甚麼是電郵,大家也一問三不知,初次創業的 Allen,過程更是一波三折。「那時的 IT 基建未成形,有些人連 modem 也沒有,下載網頁都有問題。就算 sell 到個客,他又說回家去不到公司網站,browser 不支援,總之問題多多。」最後,他以光碟燒製客戶公司的推廣資料,居然大為受落。「始終是新事物,客戶會貪新鮮,而且光碟做到的互動遊戲,印刷品做不 來。」光碟生意補貼了他公司收入的一半,正當略有小成時,他又毅然出售公司,到奧美互動協助開發在綫廣告部門。

後生冇有怕

   「市儈一點講,是他們肯給錢,另外自己也想了解到大公司工作是怎個模樣的。」當年他 27 歲,由小艇駁上大船,當然可理解,但 2 年後又無端跳船,流落 IT 泡沫爆破的餘震地帶,則令人丈八金剛。「我沒想過要打一世工,不過想增加自己在大公司的實戰經驗,提升自身價值後,再去搞其他。」

  自言 再次創業時沒計過度過的 Allen,只是憑着一股信念勇往直前:「最壞打算是再打工,我又未至於將所有棺材本揼晒落去。做生意一定有艱難期,尤其首次創業時,行業又新,我又新, 更加艱難。出了糧給員工自己無糧出,無家用給屋企,雲吞麵太貴便食粢飯,為乜呢。低潮期時也想過放棄,但回心一想,自己尚後生,捱多陣。信念好緊要,無信 念,我已經 quit 了。」

  Allen 目前最大理想,是開發多點網絡廣告平台,「香港可給予落廣告的網絡平台太少了,而且限制多多,未來我們會針對這方面,推行一些新項目。」

﹏﹏﹏﹏﹏﹏﹏﹏﹏﹏﹏﹏﹏﹏﹏﹏﹏﹏

  策略:「如果不嘗試,怎知會否成功?太多顧慮,成不了事的。」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本港父子兵建社交網打敗AOL、Fri endster

ewsfeed
M16
7 . 電腦廣場

2007-05-29


本港父子兵建社交網打敗AOL、Fri endster

香港人,只要有夢想,凡事都可能。24歲的小子,在父親注資及協助下,建立了社交網Zorpia.com,3年來收逾600萬會員。在最近《Top Ten Reviews》發起的「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Review 2007」選舉中,這網站更爭贏AOL與Friendster,僅次於MySpace,奪得銀獎。

走到銅鑼灣旺區中的旺區金百利中心,在伍傑暉(Jeffrey)爸爸伍國明引路下,進入12樓一間珠寶店,「我們不是要去網站的辦公室做訪問嗎?」記者正想開口之際,Jeffrey已在珠寶店內,隔著間有玻璃門的辦公室向我們打招呼:「你好,珠寶店是我爸爸的,公司在他的店內。」「租金、水電都可節省一筆吧。」伍爸爸補充。

音樂網曾年賺過百萬

眼前的Jeffrey年方24,當年因為仰慕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是研發I.E.的學校,於是遠飛美國攻讀電腦工程。「從16歲開始,Jeffrey已懂得做音樂網頁jpop-mp3.com。因為當年未夠年齡到銀行開公司戶口,所以用個人名義開戶口及投資。那個時代,一年的廣告收入已有180萬。可惜2002年金融風暴後,很多廣告收唔返錢,於是網站停業。」伍爸爸表示,希望他比其他人提早10年有自己事業。所以當Jeffrey留美期間,想建立一個無限存量的相片搜尋網站,他亦樂於支持。「原先諗住建立相片搜尋網站打低Google,後來再加入Blog,以及社交網的功能,就發展出今日的Zorpia.com(中文叫「若比鄰」)。」Jeffrey指出,貪Zorpia讀起來像一個國家,寓意建立在網上建立社交國,會員就是這個國度內Zorpian。

關於《Top Ten Reviews》

2003年成立的TopTenReviews.com,是專門分析及研究產品的資訊網站。網站不時就不同範疇作出深入研究,並設立獎項以示同一類別產品的排名。

臨陣辭退微軟工

網站建立初期,由Jeffrey獨力負責,後來得到波蘭和其他地區的員工幫手。現在全球,包括內地和美國的員工約有20名。Zorpia.com在Jeffrey讀書時期設立,到畢業年間,已可獨立運作,故他有想過邊打工邊兼顧網站:「畢業時,成功應徵微軟。雖可成為項目經理,但那時並未立即答應。經過暑假返香港考慮之後,我認為網站的收入比到微軟打工高,於是最後推掉工作,全職投入自己的事業。」

推千萬美元收購

Zorpia.com當初在香港大專院校宣傳,其後轉到新加坡、菲律賓、南美洲,再到美國本土、歐洲、中東,然後轉回印度亞洲等地。投資百多萬美金的網站,在網絡資訊公司Alexa的排位最高峰得500幾位,現時平穩坐在頭1,000名以內。會員數目由200名香港人,擴至今日600萬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據他們透露,近年間有不少大小公司都想收購Zorpia.com,最高洽談金額達千萬美元,可惜雙方因發展意向不同而擱置。「網站發展到最後,通常都會被收購或合併,我都希望將來可以像YouTube的創辦人般,被人睇起而高價收購。」

贏客戶支持

受會員歡迎是網站成功的見證,另外,在選舉中撼贏其他大公司對手,亦是實力的表現。在《Top Ten Reviews》的「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Review」中得到銀獎,在主辦單位官方網頁中提到得獎原因,認為雖然Zorpia.com不如MySpace或AOL社交網般多額外功能,但它的易用度及網站對色情相片的即時刪除處理,卻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於我們怕一Down機或出現問題時立即全部停晒,所以特別在菲律賓請了7位負責客戶支援的職員,24小時輪班監察網站運作。」Jeffrey解釋。

無限存相空間吸客

暫時Zorpia.com只有60,000名香港會員。要在本港市場擴展,Jeffrey認為無限存相空間是關鍵:「香港人在社交網主要是分享相片,而其他對手在此方面比較弱。我們計算過,即使提供無限儲存空間,我們足以應付成本,為何不推廣開去?」除此之外,Zorpia.com將在未來一個月內,推出阻隔垃圾留言的功能,希望在服務後勤方面吸引更多會員。另外,他們亦計畫和本地及廣州的大專合辦音樂會,藉此宣傳網站。

Money wise

VC/SME
B04
1 . 中國日報香港版
WANG ZHENGHUA
2007-04-09


Money wise

Young hi-tech entrepreneurs are learning some traditional truths as they raise venture capital

SHANGHAI: A year ago Sandy Yan resigned from an investment bank in London, braving resistance from friends and family, to pursue the dream of starting her own business, a technology company in Beijing that began operation last September.

But half a year later, she founded her fl edgling fi rm, called BaBeeTa — which provides individual cellphones with wireless e-mail services — in urgent need of capital to fuel further development.

“It’s my fi rst time to stand here,trying to invite outside investors to fi nance my company,” Yan says at a recent matchmaking meeting between hundreds of hi-tech project owners and venture capital (VC) investors in Shanghai.

“I need $3 million, mainly for a promotional campaign. In the years to come, I believe my business could bring investors unexpectedly high returns,” she adds.

Swept away by enticing entrepreneurial legends, many people like Sandy are joining or are determined to join the army of young entrepreneur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untry’s fastgrowing economy and opportunities for start-up businesses.

Yet these young executives of hi-tech companies have to answer some important central questions — how can they secure support from the right VC investors, and more importantly, how will they use the money wisely?

“You should understand how a VC company is running and not try to obtain funding just for the sake of getting that money,” says Ding Xuewen, a board member of WI Harper Group, one of the first United States-based hi-tech venture capital fi rms focused exclusively on creating a bridge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According to Ding, who was invited to address the matchmaking meeting in Shanghai, it ’s impor tant for project owners to study which VC funds might fit their business,based on the amount they want to raise, the industry sector they are in, the stage of their business and where the business is located.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an unfi t VC investor might stretch the original notion in a way that distorts it, perhaps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founders and the business itself,he adds.

Entrepreneurs are advised to stick to the fundamentals and clichs about how they should treat VC money — use it as if it were their own, don’t waste money and make every penny count. For many ventures, $10 million should get an entrepreneur to profi tability or even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n that case, they won’t have layers and layers of liquidation preferences to worry about.

People still remember the free video sharing website called Mysee that rose to brief fame in 2005 and obtained its fi rst VC capital of $1.5 million. Yet only half a year later,the growing website, which offered many trendy things, including web2.0, online video and features for post-1980 generation, was deeply mired in fi nancial woes and had to change its president.

Taking it to extremes, the company hired more than 100 employees, said Guo Tao, who took over the presidency of Mysee in October, 2006.

He says the company, to match its sudden status, wasted money renting high-end off ice space,unnecessarily expanding its team and on promotional campaigns.

When he took over, Guo slashed the headcount by 70 percent and studied each cent he spent. Now the company is cooperating with traditional media such as TV stations to earn new revenues via advertising on television or by providing services.

Northern Light had invested $4 million in follow-on investment in Mysee, says Guo, who expects balanced revenues and expenditures later this year.

According to an annu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report,the world’s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tart-up activity, an entrepreneurial boom does indeed exist in China.

New business start-ups in the rising Asian power are up to 16.2 percent from 13.7 percent last year,while 60 percent is opportunitydriven,70 percent of the Chinese think entrepreneurship is a good career choice and 32 percent expect to start a business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the report said.

Chinese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most supportive — new funds,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new science parks are all recent initiatives, the report explains.

Improvements in education,more funding and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 are still in demand.

By contrast, the report, which analyses entrepreneurship in 42 countries, found substantial declines in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involved in early-stage start-up activities in several of the world’s richest nations.

In the US, the figure fell from 12.4 percent in 2005 to 10 percent last year, in Germany it dropped from 5.4 percent to 4.2 percent and in France the decline was from 5.4 percent to 4.4 percent.

創業10年跨越逆境 中小企打不死

行政人員
A49
2 . 香港經濟日報
李如虹
2007-06-25

07商戰
創業10年跨越逆境 中小企打不死

  香港人一向有「打不死」的精神,無論環境如何,總會找到方法可以逆境求生。香港的中小企業約有27.6萬家,佔本港商業單位總數逾98%,無數人在這彈丸之地出一片天。經過金融風暴、SARS 危機、互聯網泡沫爆破等如坐過山車的衝擊,財爺形容經濟似沖了幾個「凍水涼」。3 間同屬回歸年(97 年)開業的公司,經歷10年光景,從中小企擴展至連鎖店,最艱難的營商環境仍能險中求存,全靠各自有只此一家的經營策略

CD Warehouse 唱片王國求變破局

  「在最艱難的消費環境下,只要歌手有實力,音樂有質素,唱片仍會有銷情。」全港分店網絡比外資 HMV 更多的 CD Warehouse 董事總經理林振聲謂,唱片的載體不斷轉變,歌迷的聽歌模式改變了,但好歌自有知音人。「舉例說03 年 4 月,一張國語雜錦碟《愛情蒲公英》大賣,加上天皇巨星張國榮逝世,在沙士期間店舖的營業額翻了一番,這便是危中有機。」

3 大聚客條件俱備

  據 IFPI 等機構的統計,06年全球唱片銷售下跌了 38%,亞太區接近 50% 消費者於網上或手機下載音樂。唱片銷售業一直面對多方挑戰,林振聲不否認,10 年間受翻版、電子下載、影碟租賃影響,加上消費者娛樂消閒節目更豐富,「業界在 95 年開始萎縮,唱片銷售額由 21 億港元,下滑至目前的 6-7 億,唱片店必須轉型。」

   要做好這門生意,就要在店舖、貨種方面尋找生存空間。CD Warehouse 目前有 8 間分店,以面積達 5 千呎的旺角店為例,銷售 3.5 萬種 CD 和影碟,每周都有 100 隻新品上巿。「地點就腳,貨種又多元化及大眾化定價 3 大因素,就可以聚客。」

----------------------------------

成功經營策略

  不怕引入小眾產品:如內地導演賈樟柯的影片,能令小眾客產生共鳴,增加品牌忠誠度。

  舒適試聽:一般唱片店只提供站試聽服務,在朗豪坊分店,顧客可坐在梳化享受試聽。

  互動店員:經由音樂知識強的員工跟顧客交流,勝於互聯網單向購物的體驗。

10年間經營最困難的時期?最後如何化危為機?

  97年中環店開業不久,適逢機鐵在興建,影響人流,曾試過1天內「零客人」光顧,幸而政府有賠償損失,才能安然度過。

預測未來商機

  很難預計未來音樂載體會不會有新發展,只要在購物商場、地鐵沿開店,可以吸納購物人潮。

希望政府如何幫助行業成長?

  多打擊翻版唱片,投資培養音樂人才。

﹏﹏﹏﹏﹏﹏﹏﹏﹏﹏﹏﹏﹏﹏﹏﹏﹏﹏

JC Shop 小店變潮流王國

  日本潮流產品專門店 JC Shop,10 年前由自細喜歡玩玩具的兩兄弟,將興趣變成生意,由一間西環商場小店起步,其後率先引入摺疊單車、掛頸空氣淨化器、日本髮型師腰包等,不斷吸引時尚客、藝人客慕名搶購。

精日貨採購‧與傳媒雙贏

  自認是爛玩 Kidults 的 JC Shop 董事總經理莊天頌說,要確保入貨準確,最重要靠個人觸覺。「經濟低迷期時,也許消費力疲弱,但一些有趣、無聊、又定價大眾化的產品,反而有巿場。」譬如會放屁的面紙盒,可以令人開心的玩具特別熱銷。

  日本多有趣新奇的產品,由於合作夥伴的網絡廣泛,JC Shop 可以提早掌握未於巿場面世的最新科技產品資訊,如 4 年前已率先引入騎馬機售賣,比競爭對手預先入貨。「創意產品未必賣錢,一些冷門貨都會引入,因為要彰顯多元化的產品,建立潮流帶領者的品牌形象。」如早年他們引入了 10 部日本水力車,每部高達 6 千元。結果科技大學買入 5 部作研究,帶動其他大學也相繼購買。

  目前 4 間分店位於尖沙咀和銅鑼灣中高檔鬧區,時代廣場店更由 8 樓搬上 9 樓,租高一層減少租金壓力,無懼出現顧客流失。莊天頌指港人是潮流焚化爐,喜歡高科技創意產品。「對於心急客人,更不必親身到店舖,我們提供先入數後送貨服務,可第一時間收到貨,滿足客人在朋友面前炫耀的心態。」

  家族生意現由 4 兄弟管理,哥哥們負責後勤採購業務,巿務經理莊天麟則負責前工作。莊天麟自言要推廣產品,可以透過為報章雜誌的潮流版記者大開方便之門,與傳媒雙贏。「最近在有線節目中亮相的自動清耳垢機和去眼紋機,甫在熒幕前曝光便締造排隊效應,這是聖誕節及情人節旺季以外少見的情況。」

----------------------------------

成功經營策略

  服務:老闆天天親自監場,與顧客建立互動。

  貨種:以多品種小量入貨,每月新貨逾百種滿足需求,兼顧不同年齡層。

  渠道:在便利店設部分商品換購服務,以彌補渠道不足的問題。

10年間經營最困難的時期?最後如何化危為機?

  3 年前創立自家品牌初期,想生產牛仔褲,但由於支出龐大令現金緊絀。最後選擇集中做手錶、iPod 皮套和書包,現時每年賣 3-4千隻自家品牌手錶。

預測未來商機

  全球人口老化問題,健康與美容產品將成銷售主。又會將貨源地,由現時日本擴展至歐美的 AV 產品。

希望政府如何幫助行業成長?

  現時中小企要申請信貸仍有阻力,希望能簡化借錢流程,幫助擴展業務。

﹏﹏﹏﹏﹏﹏﹏﹏﹏﹏﹏﹏﹏﹏﹏﹏﹏﹏

Neo Derm 醫學美容滲透市場

  今年於朗豪坊以高呎租達 40 元租下 1.57 萬方平呎樓面的醫學美容集團 Neo Derm,主打經營醫學美容相關服務。董事總經理林明盛10 年前隨朋友由老家新加坡到港尋找商機,發現美容業是具潛力的巿場。「美容產品要有差異化,所以選擇引入了外國流行的醫學美容產品。」公司起步時,在一次美容界論壇中接觸到「果酸之父」發明的醫學美容產品,便爭取美國品牌 NeoStrata、Exuviance 等香港獨家代理權,由醫生開始做營銷工作。

  B2B 的業務開始得並不如理想中順暢。「公司細又新,核心銷售對象又是醫生,銷售難度高。」由於當年醫生對醫學美容的概念很模糊,必須多做教育工作。「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只有聘請外國皮膚及整容科醫生,到港做培訓,讓醫生對產品建立信心。」

兵分三路

  其後集團兵分三路,以 dermes、reenex 和 Elyze 3 個品牌成立美容中心,每間店有各自定位。「目標是每項美容治療都要做到巿場龍頭。」至今產品及儀器與醫學美容中心之營業額比例為 30% 及 70%,「B2C 的利潤較 B2B 高,顧客對品牌信任,可以交叉銷售。」

----------------------------------

成功經營策略

  沙士贏家:沙士期間營業額減少一半。當時集團鼓勵員工主動聯絡客人回頭,用熱情贏得信任,結果營業額不跌反升。

  B2B 走向 B2C:Bioderma 產品分銷先由專業醫生入手,再將部分產品在萬寧專櫃及朗豪坊專門店上架,以擴客層。

  改善系統管理:在管理上刪減不必要的流程,並運行六標準差(6 Sigma)提升顧客滿意度。

10年間經營最困難的時期?最後如何化危為機?

  成立初期須花很大的氣力和資源於教育工作上。安排世界著名的皮膚科專家來港,將醫學美容滲進香港巿場。

預測未來商機

  針對人口老化趨勢,抗衰老美容療程是另一未來重點增長服務。

希望政府如何幫助行業成長?

  希望仿效新加坡政府,協助業界開拓內地市場,提供資訊及批文申請的協助。考慮資助美容業界考取ISO認證,以提升服務質素。

﹏﹏﹏﹏﹏﹏﹏﹏﹏﹏﹏﹏﹏﹏﹏﹏﹏﹏

財爺展望未來 10 年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指,亞洲金融危機促進了香港轉型。香港金融業具有優勢,基金管理產業更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過去兩年,資金管理的業務每年同比增長 25% 左右,有很多富戶都在為資金找最好、最安全的回報。

  然而香港經濟轉型仍未完成,未來10年仍要面對內地現代化和澳門對

會議展覽行業的挑戰。他認為,香港唯一的資源就是人才。港人自我增值後,可以從事一些高質素的服務業,又或者是一些自主創新的創意產業。

盛智文香港一定得?

特寫
M22,M23
1 . am730

2007-06-27

回歸現場
盛智文香港一定得?

近年來,香港社會問題不停湧現,怨氣好像有增無減。一海之隔的澳門,人均生產總值超越香港,上海的金融市場逐步完善,香港被邊緣化的討論不絕於耳;環保問題從未間斷,當藍天行動被批評為「做騷」之際,外資已表示情況沒改善便撤出香港;堅尼系數亦反映,香港的貧富懸殊正在加劇,不少學者指M型社會已出現。

然而,大呼「我是香港人」的盛智文,在香港養大了蘭桂坊和海洋公園,生活了38年,不但沒想過離開,更指香港仍然具備優勢。他的樂觀,從何而來?

香港有獨特文化

訪問前一天,剛好一對熊貓,由四川臥龍結伴到海洋公園,名字「樂樂」和「盈盈」終於選好,卻要待至七月一日,才能正式和香港人見面,原因是要適應香港的新生活。

而「盛智文」這個中文名,則與英文名字「Allan Zeman」中「Zeman」的發音相似。猶太裔,德國出生的他指,38年前一來港已適應新生活。「現在,我外表是『鬼佬』,內裡卻是中國人。」

有人說,香港沒有本土文化;盛智文卻指,「商業掛帥」和「國際化」已是香港的特點,亦是他將香港形容為「家」的原因。

「香港是個快的地方,人們的反應很快。在加拿大,賣掉一幢樓要花兩年時間,在香港一天便成。」香港對效率的要求使很多人深受壓力,對盛智文來講卻絕不。他說,早前回到小時候居住的加拿大開會,反而不習慣,因為節奏太慢。「美國和加拿大的人,想法很不同。他們太慢了!跟他們一起時,我反而感到自己是外國人。」他寧願運用下午小休、喝咖啡的時間多幹點活。

「在香港甚麼也是『做得到』。當我想出一個意念,便可以立刻實現。

我找到所有夢想中的東西,包括:永不下雪的宜人天氣、友善的人,和國際化的社會。」這令人想到政府「亞洲國際都會」的宣傳口號,而事實上,盛智文在宣傳片中亦有出現。

回歸以後,香港失去殖民地身份,但又不能接受自己是中國的一部份,總是找不到自身定位,只好緬懷舊日,懷舊潮一觸即發。盛智文認為,香港人大可把握香港東西匯聚的特點,尋找自我身份:「東西匯聚是香港的優點,十分重要。若香港並非國際城市,外商不會來香港投資,中國也不需要香港了。」

回歸十年:香港玩過山車過去十年,香港歷經禽流感、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沙士,但近年又嘗到自由行和更緊密經貿安排的甜頭。十年走過,在海洋公園眾多遊戲當中,盛智文選擇以「過山車」比喻香港。

「過山車擁有從高處俯瞰不同地方的優勢。坐過山車,驚心動魄,有高有低,時而往上走,時而往下走,但無論如何,最終也會歸回起點。」然而,盛智文在不同地方、不同領域都留下足印,他卻不認為自己的人生像過山車。「我試過不同種類的生意,但我覺得自己的生命甚為穩定。所有的生意要求的條件都大同小異,問題是你能否捉緊它們。」

改變環境

八歲喪父,盛智文跟隨母親從紐約移居加拿大,早在十歲便開始半工讀。十三歲時,他已開始做兼職減輕家庭負擔。

習慣與年紀較自己大的朋友交往,思想因而較成熟。同時,為了生計,他亦培養出商業頭腦。「我常跟別人打趣說,當有戰事發生,我所關心的不是哪一方勝出,而是在戰場上可以賣些甚麼。」他坦白的說,「世界」在他眼中,定義只限於做生意:「我時常想著怎樣賺錢,從沒想過真的要改變這世界。」回想起少年的光景,他自豪地說:「在求學時期,我比我的老師賺的錢還要多。」他十六歲,已經買第一輛車。

沒有選擇踏上「讀好書,上大學」這條大部分人眼中的成功之路:「我在年紀很小、別人仍在求學時已經開始四處遊歷。除了一年的晚間課程以外,我不曾唸大學。生活就是我的大學了。」

他的成長,令他明白,成功是要掌握轉變。盛智文當日來香港,看中她稅率低。但初來香港的盛智文,因租金昂貴而吃驚:「那是瘋的,租金如此高昂!我決定買下自己的辦公室,我需要操控自己的生意。」他便不租樓,乾脆把地方買下。之後,樓價上升,更加有額外收入。

配合環境

然而,盛智文作為一個生意人,身處擁抱「中環價值」的香港,會否一味只講發展,忘卻文化保育?卻又未必。他以蘭桂坊做活生生的例子,指做生意和保護文化,未必有矛盾。

「當年,有人說蘭桂坊是『垃圾』。」他說。原因是他選擇加入新建築物之餘,保留一批舊樓,而不是完全把舊東西抹掉。

「我原可以重建蘭桂坊,但我沒有打算這樣做。如果所有較舊的建設都要被取代,城市大會變得太新了。我們有很多太新、太摩登的標記,我們需要的是有生機的城市。」

結果,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誰對誰錯,不說自明。

他指,香港人所以缺乏信心,乃因我們沒有發現自己手中的寶藏。例如,多數港人都會認為香港沒有天然資源。他慨嘆:「香港有很多好東西,只是人們忽略了吧。」

盛智文提出,香港有美麗的山水,而維港更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良港灣。他批評,香港政府的政策,一直將市民與海港分割,將市民帶離海港,而維港兩旁亦築起高樓。他指:「政府應該讓市民與海港親近。」

除了天然資源,他亦認為香港的人文風景被忽略。他主動提到,清拆天星碼頭是不智的做法:「我們應該想辦法保留它。」

保持年輕

訪問在蘭桂坊進行。早上十一時,走到中環蘭桂坊,酒吧當然宿醉未醒。然而,「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已在加州大廈的辦公室內,處理著不同事務。

除了蘭桂坊,盛智文亦掌管著海洋公園。香港兩大「必到」景點,都落在彷彿懂得魔法的他身上。由九七至零七,蘭桂坊走過沙士低谷,再轉型吸納更多內地遊客;而海洋公園,就由當年政府考慮拆卸,到今天在口碑和業務上,都大勝政府投資超過三百億的迪士尼。

問到盛智文,為何能準確掌握年輕人的心態,他的即時反應竟是「因為我是瘋狂(Crazy) 的!」海洋公園和蘭桂坊的成功,多少與盛智文的積極樂觀性格有關。「我的心情永不會向下,只會向上。」

他將自己對年輕人喜好的了解,歸功於自己的老本行:時裝業。「時裝業一年有六個季節,我的創意、適應力和時代觸覺是在從事時裝業時訓練出來的。」他又相信潮流多由年輕人創出,故一直享受與年輕人相處的時光。「我經常要想前一步,想想潮流會怎樣走。」盛智文對香港年青一代的看法很積極,認為他們精力充沛,與他年輕時沒有兩樣:「年輕時,我的心總是燃燒著,我在今天的年青人身上亦能找到這份熱情。」

後記

由訪問至撰稿,心中一直感覺盛智文的答案很「政治正確」。所有東西都是從正面看,一切都有可為,一切都有希望,是一份久遺了的正能量。我們不能完全改變環境,那麼,就先調整心態,踏實的再上路。

ROUNDTABLE COMMUNITY 於2004年成立,是一個從事文化學術的思想平台,成員分別來自各地院校、各種專業、各黨各派,希望藉此填補香港學院的局限,培養更多人才,也相信這是後特區世代的使命。網址:http://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電話:2111 5882 傳真:2111 5883

回流漢屢敗屢戰 創業終成龍頭

1. 回流漢屢敗屢戰 創業終成龍頭 [香港經濟日報] 2007-06-25 A34 港聞 吳婉茵
港聞
A34
1 . 香港經濟日報
吳婉茵
2007-06-25


回流漢屢敗屢戰 創業終成龍頭

  回歸10年,港人百般滋味在心頭。從加拿大回流、原以為香港遍地黃金的陳福文,亦曾經歷生意失敗。不過,憑獨到的創業眼光,他的公司終於成為本港及內地的保鮮紙龍頭,今年更當選港島青年商會會長。經歷10年洗禮,他豁達地說,新晉生意人雖不及上一代以「魚翅撈飯」的輝煌,但卻踏實得多,把工作做得更好。

遇金融風暴 蝕過百萬

  陳福文80年代舉家移民加拿大,畢業後協助當地華人投資,收入不俗,但一心想做生意的他,97年6月毅然隻身回港找機會。豈料未及加入證券行,金融風暴已至,粉碎了其掘金大計:「以前真的以為香港遍地黃金,回流後卻發現很多人只顧炒股、炒樓,不務正業,果然之後便一個波接一個波爆,做哪行也不行。」

  他試過做電子產品、音響及餐館生意,蝕了過百萬,雖感氣餒,但仍再接再厲,00年終於在新西蘭掘到第一桶金:「(當地)娛樂設施欠奉,便跟友人合資300多萬,開設首間卡拉OK店,大受歡迎,1、2年已經回本。」

10年心得︰要貨真價實

  其後他又到內地經營保鮮紙生意,每年輸港的900多萬卷保鮮紙中,約700萬卷由其公司製造,目前更積極開拓歐美市場:「創業一定要做龍頭,穩打穩才會做得好,千萬不要充大頭。試過見到一些廠家為供生產機器及付工資,寧蝕本都接定單,最後做到心力交瘁而倒閉。」

  相較上一代生意人,陳福文坦言新晉商家踏實得多:「雖然不如以往『魚翅撈飯』、一擲千金般輝煌,但卻可以穩步發展,我覺得比以前好。」他又笑言,年輕人總要試試創業,擴闊人生閱歷,否則一定後悔。港島青年商會下月21日舉辦創業講座。

﹏﹏﹏﹏﹏﹏﹏﹏﹏﹏﹏﹏﹏﹏﹏﹏﹏﹏

年輕人創業心得錦囊

 ˙要有膽識,不因小小挫折而停下

 ˙要貨真價實,忌「4個蓋蓋10個煲」

 ˙要有耐心,不期望一步登天,因建立良好商譽需3至5年

 ˙每個行業需獨特的知識,即使自己沒有相關學位,創業前亦要熟讀資料,掌握每個營運細節,避免受騙

 ˙參與志同道合的組織,透過人際網絡及不同服務經驗,掌握更多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港島青年商會會長陳福文